Wednesday, July 26, 2006

牛記茶室

節錄自-[July 13]孔少林原是物語

對很多中環人來說,在公司開夜是家常便飯,下班的時候已經半夜三更,想找一點吃得不錯的地方選擇不多。我提議到歌賦街的「牛記茶室」。

「牛記」是中環地標,舊舖在士丹頓街,有五十多年歷史。老闆權叔本來是裝修公司老闆,因為饞嘴,十幾年前頂了「牛記」來做。舊舖地方很小,每晚都要把椅桌開出街外,很有點大排檔風味。自年多前搬入歌賦街後,權叔說,人客少了一截,招呼的多是老主顧。

最近去過「牛記」,照例點了乾炒牛河。這晚的乾炒牛河味道做得不錯,但河粉卻未能炒得「起」,權叔說,天氣熱,河粉壞得快,晚飯時間過後就要放入雪櫃,再拿出來炒時,形態上打了折扣。如果大家在晚飯時間點乾炒牛河,包保滿意。權叔的太太權嫂亦是廚師,每天早上親自挑選肥瘦適中的坑腩,做蘿白清湯腩。這個菜最重要是選料。權嫂做得鬆化鮮甜,我每次必吃。

「牛記」做的是街坊小菜,每碟也不過四五十元。權叔好吃,對普通菜式亦有要求。「鹹蛋肉鬆炒勝瓜」,用的可不是「交」回來的鹹蛋乾,而是親自蒸好鹹蛋,取出蛋黃,慢火「火邊」出油,再炒,味道當然比行貨好。其他吃得過的小菜有沙薑雞、麵豉蒸魚雲、豉油皇腩仔肉、炸肉餅。以前我喜歡吃雞什粥,現在有禽流感,雞什已成絕響,十分可惜。

「牛記」是中環地標,權叔亦是老中環,在中環長大,見證了這一區幾十年的變化。有時半夜到「牛記」,客人較少的時候,權叔會說一些在中環起家的廚師名宿、老饕食家的故事,令人神往。街坊舖就是街坊舖,吃的又豈止是一碟乾炒牛河。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