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4, 2007

走出去之狡猾老兔

節錄自-[June 5] 孔少林原是物語

去年初,聯想(992)剛宣布以一百億港元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當時即將退任的聯想主席柳傳志向傳媒解釋收購IBM的原因:「到了國際的賽場,是烏龜騎在兔子上,由兔子帶烏龜跑。」柳傳志補充說:「沒有品牌是打不出去,聯想如要打品牌肯定要投入十億美元,但亦很難做出來。」言下之意是,聯想收購 IBM是為了節省衝出中國所需的時間。  

可是聯想收購IBM後,逐步把IBM品牌淡化,統一集團產品品牌為Lenovo,這做法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假如聯想只是對IBM銷售網絡和管理團隊,而不是對 IBM品牌感興趣,柳傳志當日的一番話應怎樣解讀?聯想收購IBM這一役的動機愈來愈撲朔迷離,究竟收購為了什?  

聯想最近宣布完成收購IBM後首份全年度業績,在「重組開支」上升拖累下,盈利下跌九成,至不足二億元;即使撇開一次性的「重組開支」,聯想核心業務表現也明顯下滑。從聯想在各大市場的業績可見,內地業務表現出色,保持理想增長,盈利也不俗;反觀歐美業務表現呆滯。看過這份成績表,最顯眼的是歐美業務困難重重,前境不明朗,往後日子可能比現在預見到的更壞;反觀內地業務卻愈做愈好,不單保持領先位置,更拉遠跟對手距離。  

我曾提出這問題,現在要再問:為什聯想要買一個麻煩回來?聯想的內地業務不錯受到戴爾、惠普入侵,但「走出去」真是唯一可行之計?歐美個人電腦市場持續不濟,增長空間有限,對手全部處於苦戰中。其實,聯想可先留守內地市場,鞏固自己實力,乘中國品牌在世界崛起,提高Lenovo品牌知名度,部署打進增長潛力較高的新興市場;另一方面,耐性地「等」IBM這些疲態畢露的品牌繼續流血,伺機以低價收購。  

IBM的個人電腦業務,在被聯想收購之前,三年合共虧損八十億元;收購後,仍繼續出血。聯想在這宗收購付出了六十二億元現金,同時把IBM四十億元負債「揹」上身,兼且給予IBM十三億股聯想股份,市值約三十億元。這宗「走出去」交易的贏家是狡猾的老兔。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