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兄弟
節錄自-[July 14] 孔少林原是物語
市場一直流傳,由出售衛星電視予澳洲傳媒大亨梅鐸賺了第一桶金開始,李澤楷便對傳媒行業迷。早前市場便盛傳出其對電視廣播(511)產生興趣。及後當事人已作出否認,電視廣播股價亦回歸沉寂。正因為其他投資者對電視廣播暫時失去興趣,反而是重新評估電視廣播投資價值的時候。
姑勿論李澤楷是否對電視廣播產生興趣,電視廣播的大股東邵逸夫伉儷的意向,其實更加重要。因為即使買家由尖沙咀排到沙頭角,如果賣方沒有興趣賣盤,交易根本不可能完事。如果賣方有意出售的話,那便好辦了,因為賣盤已變成既定事實,只是遲或早及價錢高低的問題而已。
那,邵逸夫伉儷是否真的有意賣盤?二位電視廣播的話事人,分別已年屆九十八及七十一高齡。除非大股東可找到合適的繼任人,或真的對電視行業不離不棄、樂此不疲,否則出售控制權只是遲早的事。因此,市場傳聞李澤楷一旦成功出售電盈,將向邵氏伉儷提出收購旗下電視廣播的控制權,亦不是全無根據;而且即使買家不是李澤楷,亦會另有其人。
對投資者更有意義的問題應該是:電視廣播這盤生意究竟值多少錢?去年電視廣播賺十一億八千萬元,扣除出售銀河51%股權錄得的特殊收益,經常性盈利十億五千萬元。
盈利增長主要來自收益上升三億六千萬元;與此同時,在全球物價有持續上升壓力之下,電視廣播的營運成本竟然仍錄得九百萬元的下降─傳聞老闆娘方逸華控制成本絕不手軟,果然名不虛傳。無線一直喜歡起用新人,近年更有變本加厲之勢。電視迷只好嘆句友台太不爭氣,令本港欠缺足夠競爭壓力所致。
自今年初開始,本港樓市日益淡靜,對電視廣告收益有負面影響;不過,在世界盃熱潮下,今年廣告收益應該可暫時「頂得一陣」。要電視廣播的盈利再上一層樓,關鍵仍然是「無線收費電視」與電盈的合作能否扭轉乾坤。去年收費電視業務錄得一億八千多萬元稅前虧損,只要收費電視業務虧損收窄,經常性盈利應該會有進賬。觀乎近期「無線收費電視」廣告氣勢如虹,虧損減少應無問題,至於能否於三兩年內完全康復,仍然要在「觀察病房」待多一會。
假設電視廣播今年廣告收益沒有大變化,成本控制亦無進一步改善空間,惟收費電視虧損減半,全年盈利將達十一億五千萬元。以昨天收市價計算,電視廣播總市值大約一百九十五億元,以今年預測盈利計算,回報率接近6%。電視廣播作為一家具壟斷地位的企業,過去盈利縱有反覆,大方向仍然是向上,對買家來說應該有一定價值。過往電視廣播的市盈率一度高見二十五倍,以此作基準,潛在買家出價可能高達二百九十億元,相當於每股六十五元。至於邵逸夫伉儷是否心動,則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了。
令人奇怪的是,近日電視廣播股價有壓力,反而持有電視廣播26%股權的邵氏兄弟(080),股價卻節節上升,令人懷疑是否邵氏投資價值更高。日前敝報「主板風景」版主陸文兄引述邵氏持有清水灣舊電視城重建項目,如落實可建樓面面積高達一百三十萬方呎,利潤高達三十億元。我遍尋邵氏兄弟年報,卻無所獲。年報對該地產項目應佔樓面面積多少隻字不提,只知持有電視廣播以外資產,扣除負債,賬面價值只有二億六千餘萬元,而有關重建項目設計圖則和計劃書將於7月下旬呈交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至今邵氏在該項目上將獲利多少,仍然是個謎。
究竟邵氏近日股價升勢,是重建項目好事近,還是市場炒邵氏出售電視廣播股權,仍然有待揭盅。我只知道,單計邵氏應佔電視廣播股權,市值已接近五十一億元,而以邵氏昨天收市價計算,市值是五十一億八千萬元,差距少於一億元。邵氏持有電視廣播以外、賬面值已達二億六千五百萬元的資產,即使不計算物業重建價值,邵氏的投資價值仍然稍勝一籌,但就要承受大股東賣股不派錢的風險。
市場一直流傳,由出售衛星電視予澳洲傳媒大亨梅鐸賺了第一桶金開始,李澤楷便對傳媒行業迷。早前市場便盛傳出其對電視廣播(511)產生興趣。及後當事人已作出否認,電視廣播股價亦回歸沉寂。正因為其他投資者對電視廣播暫時失去興趣,反而是重新評估電視廣播投資價值的時候。
姑勿論李澤楷是否對電視廣播產生興趣,電視廣播的大股東邵逸夫伉儷的意向,其實更加重要。因為即使買家由尖沙咀排到沙頭角,如果賣方沒有興趣賣盤,交易根本不可能完事。如果賣方有意出售的話,那便好辦了,因為賣盤已變成既定事實,只是遲或早及價錢高低的問題而已。
那,邵逸夫伉儷是否真的有意賣盤?二位電視廣播的話事人,分別已年屆九十八及七十一高齡。除非大股東可找到合適的繼任人,或真的對電視行業不離不棄、樂此不疲,否則出售控制權只是遲早的事。因此,市場傳聞李澤楷一旦成功出售電盈,將向邵氏伉儷提出收購旗下電視廣播的控制權,亦不是全無根據;而且即使買家不是李澤楷,亦會另有其人。
對投資者更有意義的問題應該是:電視廣播這盤生意究竟值多少錢?去年電視廣播賺十一億八千萬元,扣除出售銀河51%股權錄得的特殊收益,經常性盈利十億五千萬元。
盈利增長主要來自收益上升三億六千萬元;與此同時,在全球物價有持續上升壓力之下,電視廣播的營運成本竟然仍錄得九百萬元的下降─傳聞老闆娘方逸華控制成本絕不手軟,果然名不虛傳。無線一直喜歡起用新人,近年更有變本加厲之勢。電視迷只好嘆句友台太不爭氣,令本港欠缺足夠競爭壓力所致。
自今年初開始,本港樓市日益淡靜,對電視廣告收益有負面影響;不過,在世界盃熱潮下,今年廣告收益應該可暫時「頂得一陣」。要電視廣播的盈利再上一層樓,關鍵仍然是「無線收費電視」與電盈的合作能否扭轉乾坤。去年收費電視業務錄得一億八千多萬元稅前虧損,只要收費電視業務虧損收窄,經常性盈利應該會有進賬。觀乎近期「無線收費電視」廣告氣勢如虹,虧損減少應無問題,至於能否於三兩年內完全康復,仍然要在「觀察病房」待多一會。
假設電視廣播今年廣告收益沒有大變化,成本控制亦無進一步改善空間,惟收費電視虧損減半,全年盈利將達十一億五千萬元。以昨天收市價計算,電視廣播總市值大約一百九十五億元,以今年預測盈利計算,回報率接近6%。電視廣播作為一家具壟斷地位的企業,過去盈利縱有反覆,大方向仍然是向上,對買家來說應該有一定價值。過往電視廣播的市盈率一度高見二十五倍,以此作基準,潛在買家出價可能高達二百九十億元,相當於每股六十五元。至於邵逸夫伉儷是否心動,則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了。
令人奇怪的是,近日電視廣播股價有壓力,反而持有電視廣播26%股權的邵氏兄弟(080),股價卻節節上升,令人懷疑是否邵氏投資價值更高。日前敝報「主板風景」版主陸文兄引述邵氏持有清水灣舊電視城重建項目,如落實可建樓面面積高達一百三十萬方呎,利潤高達三十億元。我遍尋邵氏兄弟年報,卻無所獲。年報對該地產項目應佔樓面面積多少隻字不提,只知持有電視廣播以外資產,扣除負債,賬面價值只有二億六千餘萬元,而有關重建項目設計圖則和計劃書將於7月下旬呈交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至今邵氏在該項目上將獲利多少,仍然是個謎。
究竟邵氏近日股價升勢,是重建項目好事近,還是市場炒邵氏出售電視廣播股權,仍然有待揭盅。我只知道,單計邵氏應佔電視廣播股權,市值已接近五十一億元,而以邵氏昨天收市價計算,市值是五十一億八千萬元,差距少於一億元。邵氏持有電視廣播以外、賬面值已達二億六千五百萬元的資產,即使不計算物業重建價值,邵氏的投資價值仍然稍勝一籌,但就要承受大股東賣股不派錢的風險。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