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錯數的高尚情操
節錄自-[July 12] 孔少林原是物語
隨李澤楷把盈拓持有的23%電盈(008)股權出售予梁伯韜擁有的私人公司,電盈和網通(906)之間的僵持暫告一段落,但相信電盈將繼續成為傳媒焦點,因為沒有傳媒相信梁伯韜是「為自己而戰」,大家拭目以待。
我較有興趣細想李澤楷私人把十三億八千萬元現金以特別股息派發予電盈小股東。大股東賣股份,然後分錢給小股東,我從未見過。據傳媒報道,李澤楷在記者會表示:「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我賺到錢,但小股東受苦,大家都睇得到。」因此他決定把每股一元二角「溢價」派發予網通以外的小股東,斥資約十三億八千萬元。所謂「溢價」計算方法,是以盈拓出售電盈股份每股六元,減去麥格理提出收購電盈資產建議當日電盈收市價四元八角,即每股一元二角。根據這計算「溢價」方程式,他的邏輯是電盈宣布考慮出售資產,電盈股價上升,他個人持有電盈股份升值所產生溢價,現在把這部分的「溢價」拿出來跟小股東分享。
我對這邏輯感到莫名其妙。假如李澤楷為在科網泡沫期間買入電盈的小股東感到心裏不舒服,把自己從電盈所賺的跟小股東分享,他以上的計算方法好像「離題百丈」。
李澤楷從電盈所得到利益,應用以下方法計算:
(一)盈拓售股予梁伯韜,套現九十億元;而李澤楷持盈拓75%,假如盈拓把現金作特別派予小股東,李澤楷可套現六十八億元。
(二)交易完成後,李澤楷仍私人持電盈3%股權,以每股五元計算約值十億元。
(三)2000年8月李澤楷私人配售電盈股份,當時股價十五元八角(五合一後,即相等於今天七十九元),套現三十八億元。
(四)李澤楷持有電盈股份的成本價,是當年注入得信佳的中港物業和免費得來的數碼港發展權。我估計,這批物業成本不逾十億元;就假設是十億元。
因此,李澤楷從電盈的得益應該是(一)加(二)加(三)減(四),等於一百零六億元,跟李澤楷現在打算派發的十三億八千萬元,相距甚遠。
電盈股東買股票蝕了錢,心中口中可責怪李澤楷,但缺乏途徑向他個人或電盈索償。其實,李澤楷毋須把個人得益跟小股東分享,姑勿論具體金額應該是多少,他這決定非常罕見。李澤楷這一是一個個人「gesture」,我相信是李澤楷個人決定,非財務顧問提出的,小股東是否「領情」是另一回事。
隨李澤楷把盈拓持有的23%電盈(008)股權出售予梁伯韜擁有的私人公司,電盈和網通(906)之間的僵持暫告一段落,但相信電盈將繼續成為傳媒焦點,因為沒有傳媒相信梁伯韜是「為自己而戰」,大家拭目以待。
我較有興趣細想李澤楷私人把十三億八千萬元現金以特別股息派發予電盈小股東。大股東賣股份,然後分錢給小股東,我從未見過。據傳媒報道,李澤楷在記者會表示:「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我賺到錢,但小股東受苦,大家都睇得到。」因此他決定把每股一元二角「溢價」派發予網通以外的小股東,斥資約十三億八千萬元。所謂「溢價」計算方法,是以盈拓出售電盈股份每股六元,減去麥格理提出收購電盈資產建議當日電盈收市價四元八角,即每股一元二角。根據這計算「溢價」方程式,他的邏輯是電盈宣布考慮出售資產,電盈股價上升,他個人持有電盈股份升值所產生溢價,現在把這部分的「溢價」拿出來跟小股東分享。
我對這邏輯感到莫名其妙。假如李澤楷為在科網泡沫期間買入電盈的小股東感到心裏不舒服,把自己從電盈所賺的跟小股東分享,他以上的計算方法好像「離題百丈」。
李澤楷從電盈所得到利益,應用以下方法計算:
(一)盈拓售股予梁伯韜,套現九十億元;而李澤楷持盈拓75%,假如盈拓把現金作特別派予小股東,李澤楷可套現六十八億元。
(二)交易完成後,李澤楷仍私人持電盈3%股權,以每股五元計算約值十億元。
(三)2000年8月李澤楷私人配售電盈股份,當時股價十五元八角(五合一後,即相等於今天七十九元),套現三十八億元。
(四)李澤楷持有電盈股份的成本價,是當年注入得信佳的中港物業和免費得來的數碼港發展權。我估計,這批物業成本不逾十億元;就假設是十億元。
因此,李澤楷從電盈的得益應該是(一)加(二)加(三)減(四),等於一百零六億元,跟李澤楷現在打算派發的十三億八千萬元,相距甚遠。
電盈股東買股票蝕了錢,心中口中可責怪李澤楷,但缺乏途徑向他個人或電盈索償。其實,李澤楷毋須把個人得益跟小股東分享,姑勿論具體金額應該是多少,他這決定非常罕見。李澤楷這一是一個個人「gesture」,我相信是李澤楷個人決定,非財務顧問提出的,小股東是否「領情」是另一回事。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