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通吃滯
節錄自-[July 11] 孔少林原是物語
從事生產皮革產品業務的卡森(496)去年10月在主板上市,上市不足一年便發出盈利警告,相信創下上市公司掛牌後最短時間發盈警的紀錄。卡森管理層把問題歸咎於原材料價格「意外上升」;至於短短「幾」月之內可以發生「幾」意外的事情,投資者這些皮革業外行人當然無從考究。我在本欄說了不知多少次,我不建議散戶認購新股;買遲總好過買錯,新上市公司隱藏很多陷阱,多觀察一段時間、多研究一兩份年報後才下投資決定,才是上上之策。
卡森極速發盈警,再一次加深我對新股的偏見,不值多費唇舌。我較有興趣細看卡森上市保薦人瑞銀的角色。首先,我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何瑞銀會接卡森這類公司上市的生意?瑞銀是一線投資銀行,財富管理業務手執全球牛耳,近年股市、樓市暢旺,資產價格急升,瑞銀亞洲區財富管理業務更氣勢如虹。瑞銀證券業務在亞洲區名氣也是響噹噹,研究團隊連年被基金客戶選為亞洲最強,研究香港上市公司的團隊尤其出色。瑞銀怎會走近卡森這類規模勉強算是中型的公司?
以瑞銀的名氣和規模,接一宗新生意,理應要通過重重關卡,包括「品格」檢查,尤其對新上市客戶底細所知有限,更須加倍小心。再者,瑞銀企業融資業務運作猶如一部龐大機器,接一宗新生意設有「最低消費」標準,即不論提供什服務,費用最少都要收到某個金額。卡森上市集資不足八億元,怎樣看也不似是瑞銀的「一杯茶」;相比之下,瑞銀去年最為投資者熟悉的保薦人生意是為領匯(823)上市,集資額逾二百億元。
當然,任何公司都是從小做起,瑞銀投資銀行當日接這宗生意時,可能看到普羅投資者看不到的東西,就好像1972年遇上長實(001)李嘉誠。無論如何,我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瑞銀的銀行家看到些什。
卡森上市後不久,瑞銀研究部即撰寫報告,發出「購入」建議;這種「全套兼售後服務」是保薦人慣招,毫不出奇,但奇在卡森發出盈警後,瑞銀分析員不離不棄,維持「購入」評級。我在想,瑞銀有沒有後悔接了卡森上市這宗生意?
從事生產皮革產品業務的卡森(496)去年10月在主板上市,上市不足一年便發出盈利警告,相信創下上市公司掛牌後最短時間發盈警的紀錄。卡森管理層把問題歸咎於原材料價格「意外上升」;至於短短「幾」月之內可以發生「幾」意外的事情,投資者這些皮革業外行人當然無從考究。我在本欄說了不知多少次,我不建議散戶認購新股;買遲總好過買錯,新上市公司隱藏很多陷阱,多觀察一段時間、多研究一兩份年報後才下投資決定,才是上上之策。
卡森極速發盈警,再一次加深我對新股的偏見,不值多費唇舌。我較有興趣細看卡森上市保薦人瑞銀的角色。首先,我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何瑞銀會接卡森這類公司上市的生意?瑞銀是一線投資銀行,財富管理業務手執全球牛耳,近年股市、樓市暢旺,資產價格急升,瑞銀亞洲區財富管理業務更氣勢如虹。瑞銀證券業務在亞洲區名氣也是響噹噹,研究團隊連年被基金客戶選為亞洲最強,研究香港上市公司的團隊尤其出色。瑞銀怎會走近卡森這類規模勉強算是中型的公司?
以瑞銀的名氣和規模,接一宗新生意,理應要通過重重關卡,包括「品格」檢查,尤其對新上市客戶底細所知有限,更須加倍小心。再者,瑞銀企業融資業務運作猶如一部龐大機器,接一宗新生意設有「最低消費」標準,即不論提供什服務,費用最少都要收到某個金額。卡森上市集資不足八億元,怎樣看也不似是瑞銀的「一杯茶」;相比之下,瑞銀去年最為投資者熟悉的保薦人生意是為領匯(823)上市,集資額逾二百億元。
當然,任何公司都是從小做起,瑞銀投資銀行當日接這宗生意時,可能看到普羅投資者看不到的東西,就好像1972年遇上長實(001)李嘉誠。無論如何,我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瑞銀的銀行家看到些什。
卡森上市後不久,瑞銀研究部即撰寫報告,發出「購入」建議;這種「全套兼售後服務」是保薦人慣招,毫不出奇,但奇在卡森發出盈警後,瑞銀分析員不離不棄,維持「購入」評級。我在想,瑞銀有沒有後悔接了卡森上市這宗生意?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