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4, 2007

總之要贏

節錄自-[July 17] 孔少林原是物語

五十多年來,每年聖誕節舉行的雪梨至霍巴特(Hobart)帆船比賽是全球帆船界的矚目盛事。1998年的比賽,表面上跟往年一樣,一百一十五艘帆船在風和日麗天氣下從悉尼港出發,之後發生的,卻成為國際要聞。原因是,比賽途中天氣突變,出現巨大風暴,有參賽者報告遇上四十多呎高巨浪,一場帆船比賽變成求生歷險記。最後只有四十四艘帆船抵達終點,五艘帆船沉沒,六名參賽者死亡,是近代帆船比賽史上最嚴重的海難。第一艘衝過終點的帆船,是由美國人駕駛,船長是甲骨文(Oracle)創辦人兼主席埃利森(Larry Ellison)。   

我想起這宗海難,是因為想起一位在美國工作的朋友,他曾在甲骨文工作,離職後抗拒接觸關於甲骨文的一切,堅決遠離甲骨文軟件,寧願採用甲骨文對手的產品。幾年前,這間軟件公司被甲骨文收購,他立即光顧另一名甲骨文的對手;最近這間公司又被甲骨文收購。根據我朋友公司的軟件需求,他已到了別無選擇的地步。最近他跟我說:「我只是想離開甲骨文和埃利森的影子,但始終離不開。」   

埃利森凡事都要贏,不論工作或遊戲。他已六十二歲,身家估計達二百億美元,熱愛人生,享盡天下榮華「過癮」事,但他仍然不斷要贏下去。埃利森曾淡出甲骨文,但近年又重新投入工作。他的最新「玩意」是四周公開發表他對軟件業的「願景」。   

埃利森眼中的軟件業,是新經濟的終極境界:乾淨、低生產和分銷成本、公司規模可無窮無盡地增長下去。他認為,新經濟企業走的路跟舊經濟一樣,是市場必定走向整合,最後剩下小量實力雄厚的營運者。目前市場仍有數以百計的軟件公司,屬不健康現象;軟件業需要的,是一位有實力、有志氣的併購者,去加速軟件業新陳代謝過程。埃利森認為,宿敵微軟作風太霸道和令人討厭,因此甲骨文不得不負上整合軟件業的重任。過去二年,甲骨文花了逾一百七十億美元收購同業,甲骨文的對手數目愈來愈少,所以我朋友的處境並不罕有。   

埃利森現在最醉心的工作,是四處游說對手:面對現實吧,你們自己是不容易生存下去的。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