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4, 2007

協同效應是bull xxxx

節錄自-[June 21] 孔少林原是物語

假如「協同效應」這「詞語」(本欄稱「廢話」)有冷熱指數,熱爆期必定是2001年時代華納宣布與美國在線合併,打造由互聯網和傳統媒體組成的跨媒體平台。投資者想到二個集團能製造的協同效應,例如時代華納有線電視和雜誌訂戶轉為美國在線網上訂戶、傳統廣告客戶轉為網上廣告客戶等;想到這裏,誰能不熱血沸騰,高呼這就是新經濟的最高境界?  

之後發生的事情,讀者應耳熟能詳:科網泡沫爆破打擊美國在線的生意,2003年時代華納把美國在線從公司名字中除掉,美國在線從時代華納的靈魂變為其中一個業務單位。最近《華爾街日報》訪問去年底上任為時代華納總裁比克斯(Jeff Bewkes),談到前人歌頌的「協同效應」,他提出集團最新看法。  

「It’s bull xxxx.」。比克斯的答案簡單和直接。他不相信「協同效應」,認為業務單位必須自立,不可能依賴集團其他業務補貼,甚至不鼓勵業務單位在集團內尋求合作夥伴,相信市場才是商業價值的最佳判官。比克斯強調,每個業務單位都要做到行業中最好,它們的存在價值並不是支援其他業務單位。集團會出售表現欠佳業務單位,不論它們提供多少「協同效應」。過去二年,時代華納出售了音樂和出版業務。  

比克斯升上總裁位置之前,在HBO工作了二十七年,期間經常受集團總部和其他業務單位滋擾,不時研究什合作項目。那時候他不可以不應酬集團同事,但結果十之八九是「無米粥」,除了滿足集團的「協同效應」口號,實際上費時失事。今天他爬到「話事人」位置,首項工作是推翻「協同效應」的虛擬神話。  

在比克斯掌管下,如果合作條件完全一樣,時代華納必須跟外面人做生意,除非自己人提出的條件比外面人優勝,才可跟自己人做生意。集團業務單位主管仍然定期開會,但目的不是搵生意,而是分享市場資訊和情報。  

吹噓「協同效應」人士的強項,是在集團內勇猛地搵(或搶)生意,在集團外則「守身如玉」;他們在「協同效應」之都的時代華納已時日無多。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