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26, 2006

懶人延伸

節錄自-[July 26] 孔少林原是物語

創新是風險四伏的過程,充滿不能預知的元素,稍有差池可能前功盡廢。在大企業工作的創新者須不時平衡天馬行空和預知結果的回報,往往不能創新得痛快;「品牌延伸」(brand extension)通常代表這「平衡」的結晶品—在穩陣的框框內盡量創新,例如投資拍戲的老闆容許電影人創新—只是拍續集便可以;炸雞集團與其冒險沾手三文治,倒不如推出新味道的炸雞。品牌可以延伸至什程度才叫停?所謂延伸,是否取代原有生意,抑或新舊生意總和比以前更差?最近《華爾街日報》一篇文章提供了殘酷的答案。

朱古力是跨國食品集團雀巢的主要產品類別,而KitKat是雀巢的主打朱古力產品,全球銷量列第二位,僅次於Mars。七十年前,雀巢在英國發明KitKat,自此一直是英國最暢銷的朱古力品牌,味道幾十年來沒有變化,始終是朱古力包威化餅。紅茶配KitKat,已成為英國人下午茶的傳統。

2003年,雀巢對KitKat業務穩健有餘、動力不足感到不滿,空降一名澳洲籍、來自雪糕公司的高層,籌備重新包裝KitKat。雀巢做了一個詳盡的市場調查,結論是應推出不同味道的KitKat。

英國消費者突然感到頭暈眼花:暑假的時候,例如有奇異果、芒果、士多啤梨;冬天有tiramisu和含酒聖誕布丁味道;Atkins減肥法當紅的時候,KitKat 甚至推出「減肥版」。2003至2005年,KitKat在英國銷量下跌二成,對手Mars的市場份額就急升。雀巢總部震驚,立即撤換澳洲籍高層,KitKat回歸單純。

雀巢進行檢討,訪問英國消費者對KitKat的意見,發現英國人討厭新味道,在雜亂的貨架上找不到他們心愛的傳統味道KitKat,便索性購買其他品牌的朱古力。雀巢不得不承認朱古力是成熟產品,銷量短時間內的升跌幅度不大,「品牌延伸」不會擴闊市場份額,只會影響傳統產品銷量。

下次在會議聽到「品牌延伸」這詞語,你一定要扮演「包拗頸」角色,立即假設提出這建議的人是出於懶惰,斷言這策略行不通,並提出以下質疑:「品牌延伸」是經過認真驗證,抑或是漁翁撒網,希望從中試到成功產品?「品牌延伸」會否影響傳統產品?我的經驗是,「品牌延伸」是懶人的最佳朋友,是「腦震盪」會議到夜深催促散會的招數。

這叫居安思危

節錄自-[July 25] 孔少林原是物語

我從未踏足高爾夫球場,從未揮過高爾夫球球桿,但我相當留意高爾夫球運動,因為我視之為「上岸」指標─總有一日(愈快愈好)我會愛上這運動。我相信我喜歡重思考的運動。球不動,動的是自己手執的球桿;球場不變,變的是自己的心理狀態。

2006年美國高爾夫球公開賽最後一天比賽,最後一洞出現峰迴路轉的賽果。近年狀態顛峰的美籍球手美高信(Phil Mickelson)進入最後一洞,有領先兩桿的優勢,對於頂級球員,尤其美高信四天比賽都狀態穩定,這場賽事他的贏面是九點九九;反過來說,美高信要輸也不容易,一定要輸得很難看。果然,美高信就是功虧一簣。比賽完結後,美高信久久不能平復心情,後來在太太陪同下滿眼通紅見記者。

美高信已連續奪了兩項「大滿貫」錦標。美國公開賽前,他狀態大勇,球評家認為美高信球技更勝「老虎仔」活士。

這場賽事後,球評家一致轉,認為活士才是世界最強。「從未打球」的球評家孔少林同意這說法;因為我不能忘記活士幾年前的一個決定。

2002年活士是名列世界第一位的高爾夫球員,這一年他贏了美國公開賽和The Masters兩項「大滿貫」錦標,處於頂峰作戰狀態。活士突然宣布更換教練,因為他認為球技有改善必要;換句說話,他認為假如要長期保持頂級水準,必須全面改變打法。活士在毫無問題的情況下更換教練的宣布,轟動球壇。2003年和2004年活士陷入低潮,未嘗「大滿貫」滋味,球評家異口同聲:「都話你不能不信『If it ain’t broke, don’t fix it』的金科玉律」。說時遲,那時快,2005年活士以全新打法再奪兩項「大滿貫」錦標。

企管人經常大談「居安思危」、「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創意性破壞」等概念,真正有膽量在太平盛世作出根本性改變少之又少。中國人尤其迷信,打麻雀正在贏錢,執位時肯定希望不動。活士的行徑令人匪夷所思,或者這就是信心和決心的表現,只有處於頂峰的人才看到自己的弱點,只有強人才敢下決心,不惜搗亂舒適環境再創高峰。

2006年美國公開賽,是活士職業生涯首次未能入圍,原因是他喪父後首次出賽。剛結束的英國公開賽,活士由頭帶到尾,奪得錦標。活士今年三十歲,已贏了十一項「大滿貫」錦標,他有能力成為有史以來最出色的高爾夫球員。

世細勢

節錄自-[July 25] 孔少林原是物語

很多人喜愛追逐手提數碼產品玩意,除了最普遍的手提電話外,還有MP3、攝錄機、數碼相機、PDA、PSP、Blackberry等等,數之不盡。對手提數碼產品通常第一要求必定是夠「細」,方便帶;下一要求通常是功能強大。據說很多手提數碼產品的處理功能已超越一部當年的Pentinum 2個人電腦,影象聲效之處理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世」界各地用家追求「細」數碼產品的趨「勢」,在可見將來應該不會改變,自不然需要更高密度的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高密度互連(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 HDI)電路板便應運而生。簡單地說,就是電路板的面積更細、鑽孔更小、線路更密、層數更多,使手提數碼產品體積更細、功能更多。

如果要買「世細勢」,香港股市有一個「細」市值的選擇,就是專注做高密度互連電路板的大昌微(567)。上周公布業績後,三天內股價大升近七成,創十年新高!

大昌微前身為秀華國際。因為與母公司大昌電子株式會社關系密切,於是易名。剛公布2005年度業績,大昌微扭虧為盈賺過一億,對市值僅過七億的公司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數目;還有下半年度每股賺約一角八仙,比上半年度每股賺五點五仙,增長約三倍半。上半年比下半年少賺的主因,相信主要跟上半年設備未到齊有關。

縱使考慮數碼產品的季節性需求,並且保守假設2006年產能、設備使用率及毛利跟2005下半年一樣不變,近期股價大升後的預期市盈率仍只約六倍。

再者,2006年度的高速增長應會持續,業績公告已透露第一季收入比去年度第四季再升三成,生意看似多至應接不暇。隨更多新型智能手機與3G手機推出,加上遊戲機、MP3與筆記簿電腦採用HDI的比重和密度逐漸增加,高密度互連電路板的需求應會持續高增長。

扭虧為盈的公司最擔心是站不穩,下次派成績表時令投資者失望,但相信發生在大昌微身上的機會不大。第三大股東劉榮雄雖然不停減持,但不要忘記劉先生已於2003年10月辭任執董,啟示作用可能不及現任執行董事陳錫明,在過去半年由21%逐步增持至近30%那明顯。

至於客戶方面,翻查2004年年報,大昌微當時最大的付運地是芬蘭;但由2005年起,中國就取代成為最大付運地;加上大昌微主要銷售來自電訊產品,年報又提及已通過「世界知名的電子通訊客戶漫長及嚴格的審批程序」,如果客戶基礎沒有大變,有理由推斷其中一個隱形大客就是富士康(2038)─芬蘭諾基亞手機的其中一間生產代工(巧合地大昌微生產基地在惠州,而富士康則近在深圳和中山)。大昌微主要股東之一是大昌電子株式會社,共有四個生產基地,除大昌微外,全部位於日本。現在愈來愈多手提數碼產品把生產基地遷往中國,大昌微配合利用中國的低成本生產供應,可見將來的訂單可能接踵而來。

風險方面主要有四點,但看似大昌微都有相對優勢或策略:一是競爭對手應該會慢慢出現,現在的電路板生產商亦會開始嘗試投產HDI,台灣廠商亦應準備就緒,但由於這些公司有生產其他毛利較低的電路板的包袱,專注程度較低,盈利增長及利潤均會攤薄,預期市盈率亦比大昌微為高;二是能否保住舊客並招攬新客戶,以免失去主要客戶訂單。相信大昌微似乎已意識到緊盯客戶的重要性,銷售成本大增五倍,業績報告提及的開支,都是跟開設國外銷售辦公室有關;三是會否跟不上技術發展,這點非行外人能說準,但日本母公司是其中一間最頂尖的高密度互連電路板製造商,提供的技術支援應可降低風險,大客戶的漫長審批程序亦間接提供入行門檻;四是銅價大升,大昌微應有能力把成本轉嫁客戶。去年在銅價大升下,毛利仍可由上半年的36%升至下半年的45%,可見一斑。

短期股價升跌雖不能說準,股價急升後投資者有「畏高症」屬正常,但投資最重要是掌握大趨勢。只要愛細的潮流不變,又未有強勁對手出現,大昌微有機會是搭上「世細勢」的一個好選擇。

不死恐龍

節錄自-[July 21] 孔少林原是物語

創業者最具威力的問題是「點解?」。許多偉大生意,就是從解答這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出來。1999年美國人黑斯廷斯(Reed Hastings)遲了歸還錄影帶,被罰四十元(美元.下同),憤怒下問自己,世上有沒有一個不用罰款的租帶模式;答案是沒有。因此黑斯廷斯自創全新租碟模式。

我們不時聽到「革命性改變」這句話,即完完全全改變市場生態環境的發展;黑斯廷斯創立Netflix,徹底改變美國租碟市場。Netflix其實是郵遞訂戶租碟服務,訂戶付月費十八元,可無限量及無限期租碟;訂戶同一時間可保留三隻影碟,睇完寄回Netflix,約兩天便收到新影碟,絕不會出現過期歸還影碟而被罰款的情況。除了速遞公司和郵局本身,Netflix可能是全美最具規模的物流系統,每年處理七億件包裹。Netflix在美國擁有三十九個巨型物流中心,擁有逾六萬套片供五百萬名訂戶選擇,去年營業額達七億元,盈利四千萬元。

對於香港人,Netflix的營運模式匪夷所思;香港一是沒有郵購生意可言,二是租碟已淪為小本經營街坊生意。Netflix一方面大受美國消費者歡心,另一方面卻受到不少人質疑,認為Netflix模式停留在遠古舊經濟年代,遲早被新科技取替。在納斯特上市的Netflix,是沽空比率最高的股份之一,長期受淡友狙擊。可是,Netflix愈做愈好,氣壞新經濟支持者和股市淡友。

理論上,寬頻技術已發展到可以快速下載電影,消費者可安坐家中,從電視下載電影,毋須租碟;但實際上,理論行不通,原因是電影業「分贓不勻」。電影的電視播放權是片商主要收入來源,片商通常把獨家首輪播放權售予HBO等付得起錢的電視台,而下載電影服務經營商付不起錢,不是爭奪播映權的對手。美國目前有多間公司提供電影下載服務,規模最大的只有一千五百套電影,跟Netflix的六萬套相距甚遠。

黑斯廷斯也承認,Netflix模式遲早被淘汰,但以目前情況看,遲的可能性比早的大得多。

他的對策是,逐步發展收費下載服務,與郵購模式並行;與其被他人殺死,不如由自己親手慢慢殺死。數年前假如有人對你說,創立一盤揉合郵購和租碟的生意,你會笑過不停。

牛記茶室

節錄自-[July 13]孔少林原是物語

對很多中環人來說,在公司開夜是家常便飯,下班的時候已經半夜三更,想找一點吃得不錯的地方選擇不多。我提議到歌賦街的「牛記茶室」。

「牛記」是中環地標,舊舖在士丹頓街,有五十多年歷史。老闆權叔本來是裝修公司老闆,因為饞嘴,十幾年前頂了「牛記」來做。舊舖地方很小,每晚都要把椅桌開出街外,很有點大排檔風味。自年多前搬入歌賦街後,權叔說,人客少了一截,招呼的多是老主顧。

最近去過「牛記」,照例點了乾炒牛河。這晚的乾炒牛河味道做得不錯,但河粉卻未能炒得「起」,權叔說,天氣熱,河粉壞得快,晚飯時間過後就要放入雪櫃,再拿出來炒時,形態上打了折扣。如果大家在晚飯時間點乾炒牛河,包保滿意。權叔的太太權嫂亦是廚師,每天早上親自挑選肥瘦適中的坑腩,做蘿白清湯腩。這個菜最重要是選料。權嫂做得鬆化鮮甜,我每次必吃。

「牛記」做的是街坊小菜,每碟也不過四五十元。權叔好吃,對普通菜式亦有要求。「鹹蛋肉鬆炒勝瓜」,用的可不是「交」回來的鹹蛋乾,而是親自蒸好鹹蛋,取出蛋黃,慢火「火邊」出油,再炒,味道當然比行貨好。其他吃得過的小菜有沙薑雞、麵豉蒸魚雲、豉油皇腩仔肉、炸肉餅。以前我喜歡吃雞什粥,現在有禽流感,雞什已成絕響,十分可惜。

「牛記」是中環地標,權叔亦是老中環,在中環長大,見證了這一區幾十年的變化。有時半夜到「牛記」,客人較少的時候,權叔會說一些在中環起家的廚師名宿、老饕食家的故事,令人神往。街坊舖就是街坊舖,吃的又豈止是一碟乾炒牛河。

開新Blog目的

此Blog純為收集一些自己覺得有用或有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