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4, 2007

星巴克,你贏了

節錄自-[June 9] 孔少林原是物語

《六十分鐘》訪問星巴克主席舒爾茲 (Howard Schultz),他一面交足表情欣賞每一口咖啡,不斷以passion和romance等詞語形容感受,一面解釋星巴克的真正經營意義:「We are in the business of filling souls.?」主持人支持不住,提醒舒爾茲星巴克是一間牟利上市公司;舒爾茲不為所動:「This is how we feel. We are in the business of human connection and harmony.」星巴克迷同聲喝采,梁文道等反星巴克人士忙於找地方嘔吐。  

成本只是三幾仙的咖啡豆,加水,再加一個舒適環境,竟然可變成一杯售二十五元的咖啡,星巴克管理層真不簡單。每個星巴克顧客都有各自光顧藉口,而我的藉口是星巴克員工給顧客感覺他們在享受工作、永遠笑面可人、記得起我的名字、記得起我喜歡的飲料。走入星巴克,我忘掉自己身在工廠林立的舊區,我的靈魂…… 停!連我也被舒爾茲洗腦。  

本報曾訪問星巴克香港區執行董事,他的對答中充斥「體驗導向」、「感官經驗」、「情感消費」等虛無詞語,取代層次較低的「員工是我們最重要資產」、「顧客是我們的一切」等企業口號。董事不斷強調,顧客買的不是產品,而是消費過程中的體驗;在消費過程中由顧客口袋轉移到星巴克的二十五元則絕口不提。星巴克的企業文化果真厲害,從主席到地區董事到店員,都好像真心相信自己的存在是造福人群,這份功勞應歸管理層。  

星巴克不是由舒爾茲創立,但是由他發揚光大。他出身寒微,是家中唯一讀過大學的成員,他在大學主修傳理系,畢業後參加多個演說課程;他相信溝通是重要管理質素,因此很早便意鑽研,視之為一種可學、可進步的技巧。據跟舒爾茲近距離接觸過的人說,他擁有以真性情贏取他人信任的特殊能力。  

我看過《六十分鐘》訪問,讀過星巴克香港區董事訪問,感受過工廠區星巴克分店店員的真情及熱誠;總結是,我不再糾纏這杯是咖啡抑或是洗滌心靈的聖水;星巴克,你贏了。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