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股東睡不著
節錄自-[June 30] 孔少林原是物語
《華爾街日報》報道一則新聞,帶出另一個更有趣的故事。新加坡電子產品生產商Creative在美國法庭提出起訴,控告蘋果電腦的iPod侵犯其專利權,蘋果隨即反控Creative侵權,一場漫長官司正式揭幕。從Creative提交法庭的法律文件,揭出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Creative 早在1999年研究出內藏硬碟功能的MP3機,2000年初推出美國市場,當時硬碟容量有6GB,可儲存一千首歌(蘋果最新iPod硬碟容量是 60GB)。蘋果喬布斯2001年1月在美國舉行的一個展覽會見到Creative的MP3,驚為天人,愛不惜手,立即向Creative提出合作。當時喬布斯即時感覺是,假如Creative能把MP3機身盡量縮減就好了。
一個月後,蘋果跟Creative開會,會中喬布斯提出二個方案:
一、蘋果向Creative付予費用後,可使用Creative技術自行生產MP3;
二、合作成立一間合資公司專門推廣MP3(因為Creative除MP3外,擁有不少其他業務),蘋果向這間獨立公司注資。Creative拒絕蘋果提出的二個方案。同年10月,蘋果推出iPod,以後發生的事情讀者都很清楚。
假如我是Creative股東,得悉事件後,我會激動到不能控制自己。蘋果每一部iPod,本來一是Creative可坐收取費用,一是 Creative可直接擁有銷售iPod這間公司股權。iPod推出五年間,銷量逾四千萬部,而且沒有慢下來的象,這條數怎樣計算!
根據《華爾街日報》分析,Creative管理層不是一時疏忽「睇漏眼」,而是人為造成的,是有根有據。Creative創辦人沈望傅是科技天才,即使在充滿「怪人」的科技業,性格也稱得上古怪「an eccentric man even in the world of tech geeks」。沈望傅認為,出色科技最重要,而Creative手上已擁有獨有MP3技術,根本不需要跟蘋果合作。他堅信發展產品才是難事,手執好產品,銷售不會有多難。二年前他接受訪問時表示,Creative不會用金錢比賽營銷推廣。蘋果後發制人,今天全球MP3機市場,蘋果佔了八成,餘下二成由數以百間廠商瓜分,而Creative只是其中一分子。
Creative要在商場上打敗蘋果的機會幾乎是零,現在轉移資源在法庭上跟蘋果火併,未嘗不是上策。
《華爾街日報》報道一則新聞,帶出另一個更有趣的故事。新加坡電子產品生產商Creative在美國法庭提出起訴,控告蘋果電腦的iPod侵犯其專利權,蘋果隨即反控Creative侵權,一場漫長官司正式揭幕。從Creative提交法庭的法律文件,揭出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Creative 早在1999年研究出內藏硬碟功能的MP3機,2000年初推出美國市場,當時硬碟容量有6GB,可儲存一千首歌(蘋果最新iPod硬碟容量是 60GB)。蘋果喬布斯2001年1月在美國舉行的一個展覽會見到Creative的MP3,驚為天人,愛不惜手,立即向Creative提出合作。當時喬布斯即時感覺是,假如Creative能把MP3機身盡量縮減就好了。
一個月後,蘋果跟Creative開會,會中喬布斯提出二個方案:
一、蘋果向Creative付予費用後,可使用Creative技術自行生產MP3;
二、合作成立一間合資公司專門推廣MP3(因為Creative除MP3外,擁有不少其他業務),蘋果向這間獨立公司注資。Creative拒絕蘋果提出的二個方案。同年10月,蘋果推出iPod,以後發生的事情讀者都很清楚。
假如我是Creative股東,得悉事件後,我會激動到不能控制自己。蘋果每一部iPod,本來一是Creative可坐收取費用,一是 Creative可直接擁有銷售iPod這間公司股權。iPod推出五年間,銷量逾四千萬部,而且沒有慢下來的象,這條數怎樣計算!
根據《華爾街日報》分析,Creative管理層不是一時疏忽「睇漏眼」,而是人為造成的,是有根有據。Creative創辦人沈望傅是科技天才,即使在充滿「怪人」的科技業,性格也稱得上古怪「an eccentric man even in the world of tech geeks」。沈望傅認為,出色科技最重要,而Creative手上已擁有獨有MP3技術,根本不需要跟蘋果合作。他堅信發展產品才是難事,手執好產品,銷售不會有多難。二年前他接受訪問時表示,Creative不會用金錢比賽營銷推廣。蘋果後發制人,今天全球MP3機市場,蘋果佔了八成,餘下二成由數以百間廠商瓜分,而Creative只是其中一分子。
Creative要在商場上打敗蘋果的機會幾乎是零,現在轉移資源在法庭上跟蘋果火併,未嘗不是上策。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