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球王
節錄自-[June 23] 孔少林原是物語
聽聞一位任職巨型華資地產公司董事高層的高爾夫球球技了得,但他從不在香港貴族級球會出現,寧願每星期長途跋涉跑到內地打波,因為他不想遇到老闆。更難得是,他從來不在陌生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球技,避免說話傳到老闆的耳中;全世界人「作細」handicap,他卻「作大」。
也難怪,高爾夫球要打得好,是沒有捷徑,天分的影響也不大,須苦練和投放大量時間練習,別無他法。「老虎仔」活士表面上天才橫溢,但他過去二十多年每日練習六小時的辛苦,卻沒有人談論。球技出色的上市公司董事,心底裏都有這恐懼(董事搵錢多,但也是打工仔一名):老闆出其不意問一句:「啊,你怎有這多時間練波?」
打得好但不能「唱」,的確是一種辛苦,但辛苦程度可能不及渴望打波但找不到時間去打。全球千千萬萬高爾夫球發燒友都活在這樣的痛苦中,可是治本的方法不多。
寄工作於打波是妙計,但不是每位客戶都是同道中人,即使打也未必可成為波友,而且總不能頻頻藉詞見客去打波。唯一方法是發現客戶中有合得來的波友,便跟他們努力在生意上做出成績,爭取每一個「開會談生意」機會,自己心安理得之餘,亦可對公司有交代。
把打波融入生活中也是辦法,例如等候電梯時在鏡前練習、出差時帶高爾夫球書苦讀、進行電話會議時在下練習握棍等,總之在球場外也要爭取時間練習,全程活在虛擬的高爾夫球世界中。 我不打高爾夫球,但尊重他人選擇。想深一層,下屬熱愛高爾夫球不是壞事,因為能夠同時兼顧工作和打波的熱誠並不容易,能夠二者皆做得好更少之又少,打波可變成另類工作的推動力—想打波打得好,唯有畀心機工作,盡快「上岸」,退休後自由自在打波。我平日在皇崗過關見到的波友,他們年紀愈來愈年輕,或者我應恭喜他們。
聽聞一位任職巨型華資地產公司董事高層的高爾夫球球技了得,但他從不在香港貴族級球會出現,寧願每星期長途跋涉跑到內地打波,因為他不想遇到老闆。更難得是,他從來不在陌生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球技,避免說話傳到老闆的耳中;全世界人「作細」handicap,他卻「作大」。
也難怪,高爾夫球要打得好,是沒有捷徑,天分的影響也不大,須苦練和投放大量時間練習,別無他法。「老虎仔」活士表面上天才橫溢,但他過去二十多年每日練習六小時的辛苦,卻沒有人談論。球技出色的上市公司董事,心底裏都有這恐懼(董事搵錢多,但也是打工仔一名):老闆出其不意問一句:「啊,你怎有這多時間練波?」
打得好但不能「唱」,的確是一種辛苦,但辛苦程度可能不及渴望打波但找不到時間去打。全球千千萬萬高爾夫球發燒友都活在這樣的痛苦中,可是治本的方法不多。
寄工作於打波是妙計,但不是每位客戶都是同道中人,即使打也未必可成為波友,而且總不能頻頻藉詞見客去打波。唯一方法是發現客戶中有合得來的波友,便跟他們努力在生意上做出成績,爭取每一個「開會談生意」機會,自己心安理得之餘,亦可對公司有交代。
把打波融入生活中也是辦法,例如等候電梯時在鏡前練習、出差時帶高爾夫球書苦讀、進行電話會議時在下練習握棍等,總之在球場外也要爭取時間練習,全程活在虛擬的高爾夫球世界中。 我不打高爾夫球,但尊重他人選擇。想深一層,下屬熱愛高爾夫球不是壞事,因為能夠同時兼顧工作和打波的熱誠並不容易,能夠二者皆做得好更少之又少,打波可變成另類工作的推動力—想打波打得好,唯有畀心機工作,盡快「上岸」,退休後自由自在打波。我平日在皇崗過關見到的波友,他們年紀愈來愈年輕,或者我應恭喜他們。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