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4, 2007

慈 神

節錄自-[June 27] 孔少林原是物語

繼上周蓋茨正式宣布二年後退出微軟,全身投入慈善事業後,世界第二首富股神畢非德亦將自己大部分財產捐獻作慈善用途。畢非德前二天宣布將把財產的八成半、約值四百四十億美元的巴郡股份捐獻給五個慈善團體,而蓋茨和妻子管理的慈善基金將收到超過三百億的股份捐款。蓋茨慈善基金財產原接近三百億美元,已是一項紀錄;再加上畢非德的巨額捐獻,肯定會成為慈善機構的巨無霸。  

這次捐獻最特別的地方,是畢非德捐出的不是現金,而是他的投資旗艦巴郡(Berkshire Hathaway)的股權,某程度上是因為畢非德多數財產其實都是巴郡股份。但我看到的是二點更大的含意。  

一是畢非德明白「水(財富)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畢非德已公開聲明財富不會留給子女,蓋茨亦曾表明不會把財產留給下一代,目的同樣是希望下一代保留自己的夢想,希望子女經歷賺取財富的過程,而不只是結果(財富)本身。給子女繼承過多財富,反而剝奪了他們人生的經歷。香港很多上市公司都很熱心從事公益活動,透過私人或公司名義捐出的善款數目絕對不少,但絕少有聽聞會捐獻自己一手建立的公司的股權。這可能是因為香港的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家族生意,世襲味道依然濃厚,家產始終不願外流。相比起香港不少富豪第二代為爭產而弄至親人反目、「二世祖」散盡家財等花邊新聞屢見不鮮,畢非德的胸襟,值得香港富豪借鑑。  

另一點是畢非德依然只集中做最專長的事:爭取回報。他自知自己只是投資專家,不是管理天才。畢非德的原意是希望待他離世後,才把財富交給妻子作慈善用途,使他可在有生之年先把財富增大,才貢獻社會,但不要他自己去管理。不幸他妻子比他先行一步,所以他便考慮在有生之年把財產捐獻給蓋茨慈善基金。  

管理慈善機構絕不比管理企業簡單,通常需要援助的地區,都是不毛之地或者貪污嚴重。我曾參與過捐獻中國山區學校的活動,如果只顧捐錢而不管理,很有可能大部分捐款會落入某些官員或「判頭」手上,或是對方會不停伸手要錢。所以畢非德捐獻巴郡股份,使他可繼續集中做其最專長的投資,然後回饋社會,比那些只為出名而插手管理幫倒忙的慈善家,要踏實得多。  

全球二大首富的海量胸襟,不單是貧苦大眾之褔,也讓世人看到金錢以外的意義,讓我等追逐銅臭之輩不禁肅然起敬。慈神,我們尊敬你!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