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4, 2007

天橋底賣花生

節錄自-[June 12] 孔少林原是物語
林伯過去幾十年風雨不改,在天橋底售賣獨門秘方的自製鹹脆花生,顧客主要是街坊,生意不俗,這盤生意幫林伯養大了一子一女。  

某日某超市集團的採購部買手路過天橋底,看到林伯的產品,認為大有可為,於是游說林伯擴張業務,向超市集團供貨。一把年紀的林伯,有豐富人生經驗,也抵受不住衝出天橋底的誘惑,毅然決定跟超市合作。由於超市購貨量龐大,必須投資擴張生產規模;加上一下子承擔一百八十天數期,林伯在起步時非常吃力,要向親友和銀行借貸。六個月後,超市突然通知林伯,花生銷情未達成預期,要即時全線「下架」。林伯欠下一屁股債,眼光光看一貨倉花生,一臉茫然。 

林伯的遭遇不是商學院個案,只是虛構而已,但大家是否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最近在美國科技界也出現類似林伯的個案,主角是PortalPlayer。 PortalPlayer是一間「永遠在做R&D」的媒體產品晶片設計公司,這類公司在美國西岸隨處可見。幾年前蘋果電腦高層到訪洽談共同發展一個神秘項目,PortalPlayer受寵若驚。後來蘋果決定採用PortalPlayer生產的晶片在這神秘項目上,並叮囑PortalPlayer要埋頭工作,靜心等候收成日子來臨;這個神祕項目是iPod。  

iPod面世後所發生的事情不用我多講。PortalPlayer藉iPod一炮而紅,從一間連年虧損的晶片設計公司,搖身一變成為晶片設計界「當紅炸子雞」,二年前乘勢上市集資。iPod生意太好了,PortalPlayer應付蘋果的訂單已應接不暇,哪有時間去研究其他產品。蘋果是 PortalPlayer的唯一客戶,操控ortalPlayer的生死。  

所有人都知道PortalPlayer過分依賴蘋果,這是不健康的,兼且不是長遠之計。許多公司起步時都是依賴單一客戶,當公司上了軌道,便運用賺回來的資金發展其他客戶業務,逐步減低對單一客戶依賴,可是這過程需要時間。  

快樂時光過得特別快,PortalPlayer不到三年時間便陷入林伯的慘況:蘋果上月宣布下一代iPod不再採用PortalPlayer晶片,改用三星晶片。PortalPlayer股價在消息公布後,單日下挫四成。  假如時光可倒流,林伯或者可拒絕超市買手的美意,繼續過天橋底賣花的日子,但PortalPlayer有別的選擇嗎?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